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,地处长江上游,**地貌东西差异大,生态类型多样,分为四川盆地、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,盆地温暖湿润、高原冷凉干旱、山地温热少雨,除四川盆地外,立体气候较为明显,适宜栽培的果树种类丰富,其中,李、杏栽培历史悠久, 适应范围广,经济效益高,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树种,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、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。四川省李、杏产业发展存在**的问题,但从栽培制度的更新、管理水平的提高、新品种的应用以及发展优势等方面看,四川省李、杏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区域化、多元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,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品牌和支柱产业。
1 四川省李、杏产业现状
1.1 种植情况及生产区域
李、杏是四川省核果类果树的主要树种,因其分布范围广泛,适应性强,对气候、土质要求不严,结果早,栽培管理容易,果实成熟时正是四川省水果市场的淡季,因而经济效益比较显著。截至 2013 年末,**李、杏种植面积为 53 万亩,产量 30 万吨,仅次于柑橘、梨、桃,居四川省水果第四位,树龄结构组成幼树约占30%、盛果期树约占60%、衰老期树约占10%。近年来,随着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深人,以及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,促使四川省李、杏产业呈现逐步增长的良好态势,作为地产果优势树种,以其易管理、见效快的优点已经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。目前四川省李、杏生产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川西平原的崇州市、眉山市,龙泉山脉的青白江区、简阳市;川南的泸州市、宜宾市;川北的绵阳市、广元市,川东达州市以及横断山区的凉山州、阿坝州等地。(表1)
1.2 栽培模式和管理水平
目前四川省的李、杏果园虽然已由过去的庭院经济型向规模化、专业特色化方向发展,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、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和生产制度,大多数李、杏果园管理粗放,例如有机肥使用效率低、树体结构不合理、土壤肥力下降、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好、过度施用农药等, 致使果实品质不高,果园经济效益不佳,与我国果品产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。通过对四川省不同类型果园调查,现阶段李、杏土壤管理制度主要有3 种: 清耕法、生草法和免耕法,其中传统的清耕制果园占调查果园的 65% 。同时,由于种植规模小,采后处理、包装以及深加工能力不高,造成李、杏产业化程度低,产后增值受限。
1.3 品种结构与经济效益
四川省生态类型多样,野生、半野生李、杏资源**丰富,近年来,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,李、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基本形成了以“清脆李、脆红李、大白李、茵红李、胭脂李、(布朗)李、杏李、金太阳杏、凯特杏”等为主导、多品种搭配发展的产业格局。
调查发现四川省李、杏鲜果由于生态区域和销售方式不同, 价格存在**差异。批发收购方式销售的价格**约2~4元/斤,市场零售次之约5~8元/斤,休闲观光型或复合型果园价格**约10-20元/斤;距离中心城市较近、交**利的果园售价相对较高;交通状况不好的地区鲜果运输困难,有的丰产年份收购价低至0.5元/斤,果实严重滞销;但总体经济效益还要取决于品种及栽培管理水平。此外, 大部分李园、杏园种植地分散,种植者和经营者不注重果品的采后分级、包装,产品营销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,没有果品合作组织对果品质量、价格、运输作统一协调,加之四川省李、杏产业加工规模小,加工量仅占**总产量的3%,主要用于生产李杏蜜饯、李脯等产品,附加值较低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365体育app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365体育app删除